本文目录一览:
一篇关于300字小实验作文
我做了一项小实验,它不仅简单有趣,还能让我学到科学知识,那就是“七色花”变色实验。实验材料:七朵白色的鲜花七个玻璃瓶七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实验步骤:准备材料:我收集了七朵白色的鲜花,准备了七个玻璃瓶和七种颜色的色素。插入鲜花:将每朵鲜花分别插入一个玻璃瓶中。加入水和色素:在每个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水,然后分别滴入不同颜色的色素。
去年的一天,我在花园里种植花卉时,灵感突发,决定尝试一个我在科学书上读到的有趣小实验。我剪下一段正在开花的吊兰,然后从饮水机底层取出一只纸杯,装满自来水。为了模拟自然环境,我在纸杯中滴入几点墨水,使水呈现出天空的蓝色。接着,我将带有花朵的吊兰轻轻放入这蓝色水中,使其漂浮在水面上。
回到家后,我决定继续探索声音传播的奥秘。我准备了一根80厘米长的棉线和一根80厘米长的细铁丝,还有四个回行针和四个纸杯。我按照相同的方法制作了两个“土电话”。在确保话筒与听筒之间的距离、纸杯和说话声音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,我开始比较棉线和铁丝作为传播媒介的效果。实验结果出乎我的意料。
厦门阳台种植什么花比较合适?怎么种?需要关注哪些点
1、厦门阳台种植比较合适的花有太阳花、茉莉花、三角梅和长寿花等,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:种植选择 太阳花:适合阳台种植,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,花色丰富,易于养护。茉莉花:香气浓郁,适合在阳台种植,但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。三角梅:花色鲜艳,花期长,适合阳台观赏,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水分管理。
2、厦门阳台种植比较合适的花有秋海棠、茉莉、米兰、石榴、文竹、花叶长春蔓等,种植方法需根据阳台朝向和植物特性进行规划。
3、油菜花、向日葵、郁金香:这些花卉在厦门的园博园等地较为常见,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紫罗兰、百合、水仙:这些花卉也适合在厦门种植,能够增添城市的色彩和生机。鸡蛋花:夏季开花,清香优雅,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,也可盆栽。炮仗花:藤本植物,具有观赏价值,适合在厦门的庭院或阳台种植。
4、同安红三角梅是90年代在厦门同安区选育出来的品种,以其绚丽的花朵和极大的花量而闻名,盛开时绿叶几乎被花朵覆盖,观赏效果极佳。 该品种适应能力强,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能适应当地气候。南方适合地栽,北方则多***用盆栽方式种植。同安红在耐寒能力上优于普通三角梅。
5、橡胶树、咖啡树:这些热带经济作物在厦门的气候条件下能够良好生长,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。 热带兰花:厦门的兰花种植业也十分发达,多种热带兰花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。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植物对厦门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应,种类繁多。
水仙的观察日记(50字以内)
1、短的:水仙观察日记(一)2006年1月14日 星期六 晴今天,我和妈妈去英雄山文化市场玩,买回了一头水仙花。它呀,就像一个大蒜头,妈妈说那是它的球茎。它有三个球茎,中间的是一个大的、圆的,两边还有两个小的、扁一点的。大球茎顶上长着六个扁扁的、嫩黄的小芽儿,有0.1毫米厚,两边的小球茎上也伸出了两三个小芽儿。
2、月3日,嫩叶转为扁长深绿,似利剑直刺苍穹。花茎抽出,包裹花蕊的薄膜中已有花苞。几天后,花蕊冲破薄膜,水仙花渐渐绽放,花色淡雅。3月5日,水仙花开得茂盛,每茎四至七朵,未全开的如茉莉般小巧。花蕊呈***小圆圈,似金碗。3月10日,家里充满水仙花的淡淡清香。水仙花不畏严寒,傲立风雪中。
3、然而,12月17日的寒风中,我担心的时刻来临,叶子的坠落让人痛心,但我仍怀抱希望,期待雨后春笋的惊喜,水仙的生命力在挑战中更显顽强。最终,尽管大蒜未能如愿,但每个观察日记都记录下了一段生命旅程,让我明白,生命的脆弱与珍贵,无论成功或失败,都是成长的印迹。
4、月3日 星期四 多云 水仙花嫩叶转为深绿色,扁平而长,犹如利剑直指云霄。花茎中央抽出,花蕾包裹在薄膜内,花蕊初现。不久,花蕊似乎急于绽放,破膜而出,水仙花逐渐绽放出淡雅的花朵。3月5日 星期五 雨 水仙花开势旺盛,每枝花茎上可开出四至七朵花。半开的花朵小巧,类似茉莉。
5、水仙花观察日记 1月2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水仙花初印象:今天,我获得了一盆水仙花。水仙花是一种水生植物,主要生活在水中。 根部特征:其底部拥有众多根系,这些根看起来密集且强健,支撑着整个植株。 鳞茎形态:水仙花的中间部分呈现为白色,形状与大蒜相似,这是它的鳞茎,储存着大量的养分。
6、看起来很美味。它的上部也发出了一些小绿芽。3月25日 星期五 晴 一个多星期没有写观察日记了,虽然我有点懒,但是每天都会看水仙花,把一星期的变化综合起来记下来。一个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宝贵,如果水仙花死了,可能是我在照顾它时太粗心了。明天,我要重新种一棵,希望这次能好好照顾它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qlpp.com/post/7342.html